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關於清實錄中的福靈安資料

  本文為筆者目前寫碩論中有關福隆安的資料整理而來。因為福靈安及其一家目前雖有清代傳記留下,且戲劇中常有他們一家的角色在內,但許多記載仍有空白和需要補正之處,其中福靈安的部分,因為清實錄資料較少,我已有一個整理的結果,先放在網站給有興趣的人分享,其它若已整理到一個完整章節再依次放在網路。   福靈安字瑾林, 娶愉郡王弘慶(康熙第十五子胤禑之第三子)女兒,為多羅額駙, [1] 也是乾隆帝的姪女婿,為 乾隆朝大學士傅恆的長子,他的三個弟弟,分別為福隆安、福康安和福長安,皆是乾隆中後期深信重用之臣,傅恆親姐為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賢皇后,所以福靈安亦是乾隆的親侄,福隆安則是娶乾隆第四女和嘉和碩公主,是為和碩額駙。   關於福靈安的生卒年目前是不確定的,一般寫傅恆或提到福康安時,若提到福靈安,大概都是略過或在生年的資料中打一個問號,但從清實錄的一個記載可以推論出福靈安大概的年紀;乾隆 二十一年( 1756 )清朝第二次用兵準噶爾,二十一年( 1756 )傅恆參與指揮戰役,並派請福靈安前往軍營效力, 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平定準噶爾後因福靈安 「尚非披堅執銳之歲,而即能奮勇行陣」 [2] 而升頭等侍衛,推斷「非披堅執銳之歲」最多應該在二十歲,所以其生年應在乾隆四年之後,其卒年為乾隆三十二年( 1767 ),所以去世時應不超過二十八歲。   福隆安的後代子嗣一般記載也是經常未提或跳過,這個部分目前筆記看到相關的記載有兩個答案。第一個是福靈子無子,其子乃由二弟福隆安次子過繼來的,在清實錄的記載中,福康安在參加大小金川戰役快要結束時,因有功「著賞給三等男,所有伊原襲伊兄福靈安之雲騎尉,著福隆安次子豐紳果爾敏承襲。」 [3] ,再看另一諭旨:「從前將福隆安 次子豐紳果勒敏嗣與伊兄福靈安為子,承襲雲騎尉,今豐紳果勒敏病故,別無承嗣之人,著將雲騎尉暫行停襲,俟福隆安 生子後,再令承襲」, [4] 前一個諭旨告訴我們福康安承襲的世職雲騎尉是承襲長兄福靈安的,而現在有功賞給三等男的世職,原承襲的雲騎尉由二哥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承襲,後一個諭旨告訴我們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第二個諭旨寫豐紳果勒敏,不知孰對孰錯)是原先過繼給長兄福靈安的,所以我們從清實錄可以知道福靈子應該生前無子,而福隆安次子豐紳果爾敏過繼給了福靈安,至於豐紳果爾敏是福靈安生前還死後過繼...

從《永憲錄》的一則記載看清高宗生母疑案

本篇為筆者在中央大學歷史所2017年選修清代史料選讀課程的作業 從 《 永憲錄 》 的一則記載看清高宗生母疑案 一.   前言   研究動機    鄧之誠 跋中說「然則永憲者,永其惡也,雖未明言,而其意則可尋求。」又說「獨其序貢諛過當,令人齒冷,然彼時風氣,率皆尚此,且為避彈射,始作巽語。」這段話可以說是一針見血,點破 蕭奭 在序言中主旨並非如同表面所說只是對 清 朝一昧歌功頌德,只是當時政治環境所限,若吐真言,恐怕惹禍上身,否則不會在序言中再強調「況丁未秋有一切詔旨,許官吏記載刊刻共曉之令。」,故意在序中說自己所引都是已公布於眾的官方資料,以表示自己寫書沒有違法,但又怕遭人檢舉,所以我猜測 蕭奭 可能是化名,至於能看邸鈔、諭旨的人是不是朝廷中人則很難講,這或許也是作者 蕭奭 的名字卻在文獻中查無資料的原因。   觀看文中書寫體例,皆按年月日記載,而記載之事包羅萬象,但是又很分散,很難將同類的事集合起來做單一題目的研究(除了 年羮堯 、 隆科多 等大案),若要對作者書中錯誤做考證又有困難,因為作者論事嚴謹性很高,例如:不確定的事情,會加上「相傳......」,如果同樣的事有兩種以上說法,作者會並列參考,如果是邸鈔有誤,作者會在文末註明,若作者有疑問的地方,會在條文後加上「俟考」,我用電子書版本用關鍵字搜尋出所有「俟考」的地方,其中在《永憲錄》卷二下, 雍正 元年(1724年)十二月丁卯日條記載:「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冊立中宮 那拉氏 為皇后,詔告天下,恩赦有差。封 年氏 為貴妃, 李氏 為 齊妃 , 錢氏 為 熹妃 , 宋氏 為 裕嬪 , 耿氏 為 懋嬪 。」,這條記點出了 熹妃 並非是官方記載的 鈕祜祿氏 而是 錢氏 ,再者,作者本條末尾 蕭奭 自己加註「 齊妃 或云即今之 崇慶皇太后 」,這樣一來,乾隆生母又多了一個選項- 李氏齊妃 ,關於這條記載各史料記載略有不同,先整理成下面表格比較。 《清世宗實錄》 諭禮部:奉皇太后懿旨,側妃年妃封為貴妃,側妃李氏封為齊妃,格格鈕祜魯氏封為熹妃,格格宋氏封為懋嬪,格格耿氏封為裕嬪,爾部察例具奏。 [1] 《清史稿校註》 丁卯 冊封嫡妃那拉氏為皇后,封年妃為貴妃鈕祜祿氏為熹妃,耿氏為裕嬪。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