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關於清實錄中的福靈安資料


  本文為筆者目前寫碩論中有關福隆安的資料整理而來。因為福靈安及其一家目前雖有清代傳記留下,且戲劇中常有他們一家的角色在內,但許多記載仍有空白和需要補正之處,其中福靈安的部分,因為清實錄資料較少,我已有一個整理的結果,先放在網站給有興趣的人分享,其它若已整理到一個完整章節再依次放在網路。

  福靈安字瑾林,娶愉郡王弘慶(康熙第十五子胤禑之第三子)女兒,為多羅額駙,[1]也是乾隆帝的姪女婿,為乾隆朝大學士傅恆的長子,他的三個弟弟,分別為福隆安、福康安和福長安,皆是乾隆中後期深信重用之臣,傅恆親姐為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賢皇后,所以福靈安亦是乾隆的親侄,福隆安則是娶乾隆第四女和嘉和碩公主,是為和碩額駙。

  關於福靈安的生卒年目前是不確定的,一般寫傅恆或提到福康安時,若提到福靈安,大概都是略過或在生年的資料中打一個問號,但從清實錄的一個記載可以推論出福靈安大概的年紀;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朝第二次用兵準噶爾,二十一年(1756)傅恆參與指揮戰役,並派請福靈安前往軍營效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定準噶爾後因福靈安「尚非披堅執銳之歲,而即能奮勇行陣」[2]而升頭等侍衛,推斷「非披堅執銳之歲」最多應該在二十歲,所以其生年應在乾隆四年之後,其卒年為乾隆三十二年(1767),所以去世時應不超過二十八歲。

  福隆安的後代子嗣一般記載也是經常未提或跳過,這個部分目前筆記看到相關的記載有兩個答案。第一個是福靈子無子,其子乃由二弟福隆安次子過繼來的,在清實錄的記載中,福康安在參加大小金川戰役快要結束時,因有功「著賞給三等男,所有伊原襲伊兄福靈安之雲騎尉,著福隆安次子豐紳果爾敏承襲。」[3],再看另一諭旨:「從前將福隆安次子豐紳果勒敏嗣與伊兄福靈安為子,承襲雲騎尉,今豐紳果勒敏病故,別無承嗣之人,著將雲騎尉暫行停襲,俟福隆安生子後,再令承襲」,[4]前一個諭旨告訴我們福康安承襲的世職雲騎尉是承襲長兄福靈安的,而現在有功賞給三等男的世職,原承襲的雲騎尉由二哥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承襲,後一個諭旨告訴我們福隆安的次子豐紳果爾敏(第二個諭旨寫豐紳果勒敏,不知孰對孰錯)是原先過繼給長兄福靈安的,所以我們從清實錄可以知道福靈子應該生前無子,而福隆安次子豐紳果爾敏過繼給了福靈安,至於豐紳果爾敏是福靈安生前還死後過繼的,目前無法判斷,因為福靈安死於三十二年,從上面諭旨知道福康安先承襲了福靈安的雲騎尉,照理福靈安死後若豐紳果爾敏已過繼,那麼應該是豐紳果爾敏先承襲,而不是福康安先承襲了,但是上面諭旨得知福康安賞三等男後再將雲騎尉賞給豐紳果爾敏,所以有可能是福靈安死後豐紳果爾敏才過繼。第二個答案是福靈安之子是么弟福長安之子過繼來的。這個資料是看到黃一農院士在〈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帝關係揭秘〉,頁125,圖一「沙濟地方富察氏世系圖」中載明福靈安之子為福長安之子錫麟過繼,這條資料可能來自《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十八,頁432-1,嘉慶四年正月下,十八日(丁丑)條,關於福長安因和珅一案獲罪中提到福長安之子「錫麟,原係承襲傅靈安雲騎尉世職,福長安獲罪,候爵自應斥革,與傅靈安無涉,著仍加恩准錫麟承襲雲騎尉」,這是否代表福長安之子錫麟後來也過繼為福靈安為子而承襲雲騎尉,有待考查。

  福靈安早亡,一生事蹟不多。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第二次用兵準噶爾,二十一年(1756)傅恆參與指揮戰役,並派請福靈安前往軍營效力,授三等侍衛在乾清門行走,二十四年(1759)「從定邊將軍兆惠剿賊於葉爾羌,敘功擢二等侍衛」,平定準噶爾後因「尚非披堅執銳之歲,而即能奮勇行陣」升頭等侍衛,二十七年(1762)賞給雲騎尉世職。[5]

  乾隆三十年(1765)清朝用兵緬甸,負責戰役的雲貴總督楊應琚(1696-1766)患病,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乾隆派乾清門侍衛福靈安帶御醫前往診視,[6]表面上看起來乾隆擔心前線征剿緬甸的楊應琚病情,特派御醫前往診病,實際上是要福靈安探查軍情,沒想到楊應琚「捏飾乖謬」,欺瞞軍情,但因乾隆有旨:「福靈安即不妨同往統兵進勦,如該處勢難籌辦,伊即可一面據實詳悉入奏,一面回京」,[7]乾隆希望福靈安可以見機帶兵進剿,如果無可乘回京奏報前線情況亦可,而福靈安接旨後「有心奮勉」,即迅回到雲南永昌,暫時署理因征緬粉飾軍情,征剿不力的永北鎮總兵朱崙,[8]不久再暫代永昌鎮總兵,四月福靈安赴木邦一帶進剿,沒想到染上瘴癘,且乾隆起初以為「不致為大患」,並且關心病情,還在諭旨中問為何都沒有回報如何診治調理,但不久得到福靈安在乾隆三十二年六月中旬病逝在永昌的消息,[9]倘若福靈安當初完成任務回京禀報緬甸軍情,也許不會病逝,乾隆應該沒想到福靈安銜命帶御醫前往前線,自己卻染病未歸,乾隆痛失姪女婿(同時也是親姪兒),更令乾隆想不到是二年後福靈安的父親傅恆也因同一場戰事在前線染上瘴癘,而弟弟福康安亦和長兄一樣受命帶御醫前往診治,隔年傅恆病逝京城,這場戰役傅恆父子均為國捐軀。

  以上目前筆者碩論中有關福靈安的資料,這部分因為目前在查看有關清代傳記或研究都沒有提到,所以整理出來給有興趣的人參考,若有錯誤希望讀者可以提出糾正,以下附帶福靈安一生的簡略表格。

                 
清實錄中有關福靈安的資料表


時間

職位

資料來源


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因征準噶爾奮勇行陣,賞給頭等侍衛

清實錄

乾隆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派赴密雲縣

清實錄

乾隆三十年八月十八日

赴避暑山莊

清實錄

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以大學士管雲貴總督楊應琚病,令乾清門侍衛福靈安帶御醫馳往診視

清實錄

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

以侍衛福靈安、為正白旗滿洲副都統(因派至探楊應琚病及帶兵進剿有功)

清實錄




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

暫理永北鎮總兵

清實錄

三月四日

暫理永昌總兵

清實錄

六月中旬

因染瘴癘身故於永昌病故

清實錄




      
 
  附記:實錄線上資料庫網址

1.這個中研院史語所資料庫相當好用,它有明清朝和韓國的實錄,可以關鍵字搜尋,搜尋出的內容還不只有標題,資料下面還有關鍵字上下數行的文字可以快速瀏覽是否為自己所要的資料,亦可以友善列印,對研究者省去大量時間。但使用完後,下次不要直接連結,要在google等搜尋引擎再打"清實錄"後,再進去一次,直接連結它會要求你要輸帳密後登錄。
2.此資料庫頁數和中國大陸中華書局版本的清實錄相同,應該資料庫用的是中華書局版。
 









[1] 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帝關係揭秘〉,頁125,圖一「沙濟地方富察氏世系圖」。


[2]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五百九十九,頁702-2,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下,二十四日(辛丑)。


[3] 清方略館編,《金川檔》,收入《清乾隆十全武檔案暨方略匯輯》第二冊,頁424、《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頁385-1,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上,七日(己卯)。。


[4]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千三十四,頁858-2,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上,六日(庚子)。


[5]  李恒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入《清代傳紀叢刊》,139冊,卷二十九,頁298


[6]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七百七十三,頁489-2,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下,二十七日(癸巳)。


[7]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七百七十六,頁521-2,乾隆三十二年一月上,十日(乙亥)。


[8]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七百七十九,頁570-1,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上,二十六日(庚申)。


[9]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七百八十八,頁686-1,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上,五日(丁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福康安與鹿港新祖宮

   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一黨後,在臺灣有幾處有關福康安的廟宇文物等,其中有兩座媽祖廟由福康安所倡建,十道乾隆御制碑文,兩座奉旨建造的生祠,及義民等所立碑文。 其中 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96號的「新祖宮」為兩座媽祖廟其中之一 。   新祖宮正門 2018.10.19筆者拍攝       照片是埔頭街新祖宮的正門,在門中間上「天后宮」三個字左右有「敕建」兩個字,「天后宮」現在臺灣習慣統稱媽祖廟,漬實錄都以天后宮稱之。 此銘文在正門的右邊;新祖宮管委會指新祖宮為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一黨後奏請興建,此後來臺官員履職必先到此廟參拜媽祖 。 2018.10.19筆者拍攝 2018.10.19筆者拍攝       根據〈福康安征臺與媽祖信仰傳播〉一文,新祖宮為福康安用官帑所建,也是臺灣惟一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媽祖廟,其中廟中的千里眼、萬里耳(臺灣稱順風耳)神像著官裝,這和其它媽祖廟的千里眼、萬里耳神像明顯不同。( 參考劉福鑄〈福康安征臺與媽祖信仰傳播〉,《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5期,2008.10,頁17。)  2020.7.14筆者拍攝,廟內展示新祖宮媽祖、千里眼及順風耳神像著官裝照片。  殿內鎮殿媽祖神像為"軟身雕製",其配祀神像及開基媽祖配祀神像為建廟前後所刻,惟獨開基媽祖為舊祖宮的開基媽祖移祀新祖宮,另外新祖宮廟的建築歷史也比較舊祖宮久。(參考楊裕富,臺灣設計美學史,卷二,頁21、37、38。) 2020.7.14筆者拍攝,上張照片下方及這張照片為廟方展示右旋白螺相關的資料。    上方照片文章為新祖宮廟方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及故宮文物月刊資料撰寫而成,它指出右旋白螺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班禪額爾德尼六世至熱河行宮為乾隆慶祝七十大壽。右旋白螺長18.6公分,中間部分可見白色殼體,頂端裝有黃金吹口,尾端與口有管狀體金屬包裝,上面裝飾各色寶石。在藏傳佛教中,右旋白螺為八地菩薩化身,專門為海族眾生說法,在海中能普照千里,凡光所至,海中水族皆來聞法,故風平浪靜,所以又有"定法珠"之稱。      右旋白螺在福康安渡海時,乾隆皇帝特賜帶往以保平安,此後與渡海官員結緣,被供在福州閩浙總督府署第五層樓,每年督撫將軍赴臺時皆帶此螺,內渡再繳回督署供奉,直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時繳回宮...

"新北市新莊區天泉福安宮田野調查報告" by輔大歷史系史學方法103學年第二組(指導老師:許毓良)

輔仁大學進修部歷史學系 史學方法–第二組 新北市新莊區雙鳳里土地公廟田野調查報告 天泉福安宮 501020181 黃俊華 501020193 蔡孟原 501020296 簡維恩 501020674 沈佑璘 501020636 王子心 500102554 朱庭萱 501020090 陳朋遠 501020492 施詠騰       目錄 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文獻     壹、新莊起源與演變     貳、新莊現況     參、雙鳳里     第二章 福安宮沿革     壹、福安宮之起源     貳、福安宮之變遷     參、福安宮之組織     第三章 宗教活動     壹、福安宮宗教活動     貳、福安宮宗教事務     第四章 祭祀圈     壹、祭祀圈的範圍     貳、福安宮的分香     參、祭祀圈的形成與演變     第五章 四面佛     壹、建廟緣由     貳、四佛祖廟的管理與信徒     參、泰國四面佛信仰介紹     第六章 未來發展     壹、組織方面     貳、宗教活動方面     參、公益活動方面     第七章 總結     壹...

關於清實錄中的福隆安

  福康安二兄福隆安,字珊林,生年為乾隆八年 [1] ,卒於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尚乾隆第四女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授和碩額駙 [2] ,是乾隆的親女婿,因為姑姑是孝賢皇后,所以也是乾隆的親侄。福隆安育有兩子,幼子即前述過繼給長兄福靈安,但乾隆四十二年即過世,長子「豐紳濟倫,初以公主子,命視和碩額駙品秩,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奉宸苑卿。四十九年,襲爵,累遷兵部尚書,領鑾儀衛。嘉慶間,再坐事,官終盛京兵部侍郎。十二年卒。子富勒渾翁珠,襲爵。」 [3]   福隆安貴為皇帝女婿,又家世顯赫,在婚後不久即在御前侍衛行走,開始為清朝效勞,陸續管理光祿寺、宸苑、鑾儀衛、武英殿、圓明園等事務,並經常受乾隆之命往各處辦事。乾隆三十三年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之後陸續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內務府大臣、理藩院尚書、健銳營、國史館總裁,且長期任崇文門稅務、步兵統領及負責熱河引見使部月選官,也多次隨乾隆南巡、木蘭秋獮等重大皇帝出巡活動,是乾隆重要的左右手,深受乾隆信任,乾隆曾說福隆安「久在朕前,習聞前後諭旨,深知朕心。」 [4] 遇到乾隆大壽及皇太后大壽時,乾隆則將慶典交福隆安承辦,如乾隆七十大壽,福隆安正在錦州查案,乾隆即命福隆安迅速回京,把案子交接給福康安 [5] ,皇太后七十大壽亦命福隆安等辦理 [6] 。   由上可知福隆安在朝廷中不論是公事或皇帝私事都要負責處理,乾隆知道福隆安身兼多職的情況,曾下諭旨把福隆安雜項事務開缺,但「緊要部旗等處」仍由福隆安管理, [7] 但福隆安直到重病臨終前這種身兼多職並常隨乾隆左右的情況沒有太大改變,為什麼乾隆非常信任福隆安並要福隆安留在身邊處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乾隆認為福隆安不具有軍事長才,如乾隆三十七年大小金川戰役時,福隆安曾至前線處理之墨壟溝大敗桂林一案,並可能想仿效其兄福靈安欲在戰場效力請命留在軍營,但乾隆以「辦事需人」,且「 福隆安 在朕前日聆訓諭,較之現在軍營諸人,尤為真切,自能善體朕意,實力籌辦」且「統兵之事」非福隆安所擅長的理由拒絕,並要福隆安辦完事快速回京, [8] 另一個原因是乾隆需要福隆安這個重要助手,如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出缺,乾隆考慮「內外滿漢大臣中堪膺此任者,如大學士 阿桂 ,職領綸扉,尚書 福隆安 ,扈從左右,不可遠去, 和珅 雖可,但往審之人,當避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