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文章分享-"六年級同學請出列"與"尷尬的年代,希望的年代"

        今日讀聯合報其中一版文章"線上線下",作者從回憶windows 95的問世到現在臉書和LINE流行的網路普及化時代,中間穿插六級生生長的背景和內心成長歷程,相信很多六年級生讀來也有許多感觸和共同回憶,如果說這篇文章點出了現在約35歲(民國69年次)至44歲(民國61年次)的六年級生的心聲,那麼十三年前的某某年級生這些詞彙流行時,正值二十.三十歲的六年級生,他們的想法又和今日有什麼不同?六年級生當時被貼上什麼標籤?六年級生當時怎麼定位自己這個世代?面對當時的社會.國家.世界外在的環境,內心有什麼想法?我想這以下兩篇文章應該最能夠回答上面的的問題,也和大家分享。


        六年級同學請出列

        日昨蘇偉佳小姐的"六年級生的虛擬與實境"一文,討論"六年級"這類挺新穎的詞彙,筆者對該文所述甚有感觸。
        如何去理解出生時代相近的同一票人?以他們在社會經濟上.愛情上.價值觀念上的共有特徵,來加以分類,可說是由來己久。兩次大戰期間出生的世代,有人稱呼他們是"成熟世代",保守.節省.認真工作.延宕滿足.善於守成是他們的特徵。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生的人是所謂"嬰兒潮世代",反物質.反越戰.追求解放,而他們對時代的咆哮.性行為雜亂.吸毒,則是當時的社會給他們的標籤。時至一九九O年代初期,Douglas Coupland出了一本小說叫"Generation X",描繪一九六三至一九八一年出生的人,在生活上.工作上遭遇的困境。台灣長期在文化上被美國殖民,"嬰兒潮世代"."X世代"這種區分世代特徵的用語,在還沒找到"本土化"的劃分方法之前,早就是台灣慣用的詞彙了。"五年級"."六年級"這樣的區分,也許是一種尋找自己語彙的嘗試;但是用一個decade來做為分割世代的時間區段,顯然是過於危險的。我個人是六十一年(民國)生的,我確信我跟五十九年生的人比跟六十九年生的人會相近得多,但是我跟六十九年次的人一起被歸類"六年級"。
        而當前年級概念之所以被提出來,可能比較沒那麼良善的動機。不管哪一個世代,都會有懷舊的情緒,當這種懷舊的情緒可以予以利用一番,然後變成銀子時,商人們會努力找出這些願意花錢贖回純真年代的人們,並精確地把這批人定義出來,進而推出一些可以削錢的商品。幾年前某歌手翻唱了民國七O年前後的卡通主題歌,這顯然就是衝著"五年級XX後",目的是把八O年代(西元)膾炙人口的西洋歌曲重新集結.包裝一下拿出來賣,因為他們知道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永遠不會忘懷那些陪我們一起長大的歌曲;至於某著便利商店最近推出的一連串懷舊食品,大概也是基於類似想法。但為什麼專攻五,六年級的人呢?因為這些人開始成為最有消費能力的一群。
        蘇文提到的那個知性雜誌,對"六年級"的評價是不關心政治,我想談一下我的同儕們所不關心的這個主題。上一次由學生大規模集結,而成為運動的事件應該是民國七十九年的"野百合運動",那是"五年級"學長姐崢嶸頭角的時代,當年的活躍份子,現在很多人己經在當官或立委了,那時候"六年級"第一梯隊的人連高中都還沒畢業。之後的十多年迄今,幾乎沒有一個政治議題,激烈到讓大家願意去中正紀念堂再睡一回,而且密集超高的大選舉,像八十三年省市長.八十五年的總統直選.八十七年的直轄市長選舉.八十九年的第二次總統直選,把所有政治的動員力量都給吸走了,"六年級"在長大的過程,被訓練成只負責戴戴篇帽,時間一到選邊站就可以了。饒是如此,說"六年級"不關心政治,我個人認為那還是一個過於大膽的結論。
        最後,不管別人把"六年級"的同學形容成什麼樣的末世紀惡魔,在未來二十年當中,這個國家就是要我們扛,我們所正在接手的是一個負債三兆的國家,我們面臨了一個從生下來就不曾發生過的經濟負成長,海峽對岸的那個不友善的"政治實體"始終不放棄武力相向,我們現在有一個不會執政的執政黨,還有幾個不會在野的在野黨。各位"六年級"的同學,我們該怎麼辦?至少我是沒有答案的!-此篇文章摘自中國時報2002年7月16日社論,作者:何家齊



        尷尬的年代,希望的年代

        身為"六年級"的一員,看了時論廣場幾篇文章,不吐不快。我覺得,相較於其它年級,"六年級"的形象,如果顯得更加蒼白而薄弱的話,"六年級"所面對的社會處境,比其他年級更為尷尬。
        "三.四年級"的菁華年代,趕上了台灣經濟起飛成長的年代,他們是台灣經濟奇蹟的締造者,歷史不會忘記他們曾經付出的勞力與血汗。"五年級"的成長,恰好碰上了台灣的政治民主改革開放的轉捩點,當時的學運活躍份子,己經成為今日政黨輪替的首批功臣。
        但是六年級呢?從學校的書本上,知道台灣的經濟奇蹟,從學姐學長的"講古"中,感受到當時"野百合"的熱情;於是乎,六年級的成長過程,圍繞在一種前所未有的."繁榮""進步"的氛圍裡,經濟奇蹟,政治是和平變天的,這一切了不起的成就,六年級生們是從小就耳熟能詳。成長中,這一切是這樣理所當然的呈現在眼前。
        可是,長大了之後呢?在經濟上,從小到大的熟悉的"百分之六.七成長率"不見了,反而跳出令人觸目驚心的負成長數字,產業頻頻出走,周邊國家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奪走了當初台灣的優勢,政府高喊轉型,可是大餅畫了半天,"兩兆雙星"好像只是獨惠特定的產業,凡是沒有和"資訊科技""奈米""生物科技"扯上邊的行業,都得要自求多福。在政治上,現實逐漸告訴我們,政黨輪替後,並不是"就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革命的年代或許結束了,可是"同志仍須努力",許許多多的問題才正要開始。
        媒體對六年級的困境,選擇了一個投機的位置。在政治上,每日跟著政治人物的腳步,為他們的口水戰做傳聲筒,不去討論新的政治環境,反而說六年級生"不關心政治";在經濟上,不去討論經濟的瓶頸,對己經萎縮的傳統產業,往往是"關廠""出走"一言以蔽之,對己經享有極多資源的所謂"高科技"產業動向,則是鉅細靡遺的報導,惟恐人民還不知道最近台積電.聯電董事長又發表了什麼言論。報章雜誌一再將"電腦業"列為六年級世代的熱門職業,偶爾出現幾篇義正詞嚴的社論,響應幾個中研院士們"科技要從人文出發"的言論,看得我們這些"六年級生"們,還真不知道應該相信哪一邊。
        而傳媒一些對六年級慣有的描述語句,如"獨立自主有想法"."寧願不付房貸要買跑車"."會用特定的卡預借現金安排國外度假遊"......一句比一句聽來像是廣告畫面。與其說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人文思考,想要刻畫出一個特定世代的集體價值觀,倒不如說這些報導,可能只是商業體系裡廣告行銷的一環。
        是的,六年級的同學們,準備好了嗎?我們要接手的這個世代裡,不會再有經濟上突飛猛進的奇蹟,也不會再有"打倒萬惡國民黨"的單一信條。單純與進步,曾經在我們成長裡,就像呼吸空氣般自然,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價值越變越多元.可是昨非今是;進步的空間還是存在,但是可能越來越小;要面對的除了"海峽對岸",還是全球化與WTO。而我們的身後,那個龐大的商業巨手,正以越來越細緻的手法,形塑我們的需求,鼓動我們的消費。
        狄更斯在"雙城記"裡的名言:"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我不知道其他的六年級同學怎麼想,不過,我個人願意相信,這句話用在六年級身上,可以改為:"這是尷尬的年代,也是希望的年代。"-此篇文章摘自中國時報2002年7月17日社論,作者江雅綺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福康安與鹿港新祖宮

   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一黨後,在臺灣有幾處有關福康安的廟宇文物等,其中有兩座媽祖廟由福康安所倡建,十道乾隆御制碑文,兩座奉旨建造的生祠,及義民等所立碑文。 其中 位於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96號的「新祖宮」為兩座媽祖廟其中之一 。   新祖宮正門 2018.10.19筆者拍攝       照片是埔頭街新祖宮的正門,在門中間上「天后宮」三個字左右有「敕建」兩個字,「天后宮」現在臺灣習慣統稱媽祖廟,漬實錄都以天后宮稱之。 此銘文在正門的右邊;新祖宮管委會指新祖宮為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一黨後奏請興建,此後來臺官員履職必先到此廟參拜媽祖 。 2018.10.19筆者拍攝 2018.10.19筆者拍攝       根據〈福康安征臺與媽祖信仰傳播〉一文,新祖宮為福康安用官帑所建,也是臺灣惟一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媽祖廟,其中廟中的千里眼、萬里耳(臺灣稱順風耳)神像著官裝,這和其它媽祖廟的千里眼、萬里耳神像明顯不同。( 參考劉福鑄〈福康安征臺與媽祖信仰傳播〉,《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卷5期,2008.10,頁17。)  2020.7.14筆者拍攝,廟內展示新祖宮媽祖、千里眼及順風耳神像著官裝照片。  殿內鎮殿媽祖神像為"軟身雕製",其配祀神像及開基媽祖配祀神像為建廟前後所刻,惟獨開基媽祖為舊祖宮的開基媽祖移祀新祖宮,另外新祖宮廟的建築歷史也比較舊祖宮久。(參考楊裕富,臺灣設計美學史,卷二,頁21、37、38。) 2020.7.14筆者拍攝,上張照片下方及這張照片為廟方展示右旋白螺相關的資料。    上方照片文章為新祖宮廟方根據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及故宮文物月刊資料撰寫而成,它指出右旋白螺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西藏班禪額爾德尼六世至熱河行宮為乾隆慶祝七十大壽。右旋白螺長18.6公分,中間部分可見白色殼體,頂端裝有黃金吹口,尾端與口有管狀體金屬包裝,上面裝飾各色寶石。在藏傳佛教中,右旋白螺為八地菩薩化身,專門為海族眾生說法,在海中能普照千里,凡光所至,海中水族皆來聞法,故風平浪靜,所以又有"定法珠"之稱。      右旋白螺在福康安渡海時,乾隆皇帝特賜帶往以保平安,此後與渡海官員結緣,被供在福州閩浙總督府署第五層樓,每年督撫將軍赴臺時皆帶此螺,內渡再繳回督署供奉,直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時繳回宮...

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 在地獄稱霸,勝過在天堂服侍他人。

    許多人處於現實與理想的矛盾與衝突之中,往往屈就安逸.舒服的現狀;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也許難難,但至少快樂,總比每天說服自己繼續忍受現況帶來的煎熬.痛快來得自由.心安。     38歲的我即將升大學四年級,回想當初的決定,一路走來倍感艱辛.孤獨,一直以為世界只有我為理想奮鬥,其實看看過去.現在有和我類似心路歷程的人並不少,這三年以來雖然辛苦,卻感覺真正地活著,心裡有時慶幸:還好當時沒有安於現狀而勇於奮手一搏。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 Make a Heav`n of  Hell, a Hell of Heav`n.     (心有其境,本身/可使地獄變天堂,天堂變地獄。)     天堂.地獄存乎一心,重點不在處於何地,在於能否化阻力為助力,在順境時,把握當下盡最大努力。     P.S.以上兩句英文來自約翰.漢彌頓"失樂園",其中文翻譯參考"一句英文看天下"(作者:陳超明)

關於清實錄中的福隆安

  福康安二兄福隆安,字珊林,生年為乾隆八年 [1] ,卒於乾隆四十九年( 1784 ),尚乾隆第四女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授和碩額駙 [2] ,是乾隆的親女婿,因為姑姑是孝賢皇后,所以也是乾隆的親侄。福隆安育有兩子,幼子即前述過繼給長兄福靈安,但乾隆四十二年即過世,長子「豐紳濟倫,初以公主子,命視和碩額駙品秩,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奉宸苑卿。四十九年,襲爵,累遷兵部尚書,領鑾儀衛。嘉慶間,再坐事,官終盛京兵部侍郎。十二年卒。子富勒渾翁珠,襲爵。」 [3]   福隆安貴為皇帝女婿,又家世顯赫,在婚後不久即在御前侍衛行走,開始為清朝效勞,陸續管理光祿寺、宸苑、鑾儀衛、武英殿、圓明園等事務,並經常受乾隆之命往各處辦事。乾隆三十三年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在軍機處行走,之後陸續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內務府大臣、理藩院尚書、健銳營、國史館總裁,且長期任崇文門稅務、步兵統領及負責熱河引見使部月選官,也多次隨乾隆南巡、木蘭秋獮等重大皇帝出巡活動,是乾隆重要的左右手,深受乾隆信任,乾隆曾說福隆安「久在朕前,習聞前後諭旨,深知朕心。」 [4] 遇到乾隆大壽及皇太后大壽時,乾隆則將慶典交福隆安承辦,如乾隆七十大壽,福隆安正在錦州查案,乾隆即命福隆安迅速回京,把案子交接給福康安 [5] ,皇太后七十大壽亦命福隆安等辦理 [6] 。   由上可知福隆安在朝廷中不論是公事或皇帝私事都要負責處理,乾隆知道福隆安身兼多職的情況,曾下諭旨把福隆安雜項事務開缺,但「緊要部旗等處」仍由福隆安管理, [7] 但福隆安直到重病臨終前這種身兼多職並常隨乾隆左右的情況沒有太大改變,為什麼乾隆非常信任福隆安並要福隆安留在身邊處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乾隆認為福隆安不具有軍事長才,如乾隆三十七年大小金川戰役時,福隆安曾至前線處理之墨壟溝大敗桂林一案,並可能想仿效其兄福靈安欲在戰場效力請命留在軍營,但乾隆以「辦事需人」,且「 福隆安 在朕前日聆訓諭,較之現在軍營諸人,尤為真切,自能善體朕意,實力籌辦」且「統兵之事」非福隆安所擅長的理由拒絕,並要福隆安辦完事快速回京, [8] 另一個原因是乾隆需要福隆安這個重要助手,如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出缺,乾隆考慮「內外滿漢大臣中堪膺此任者,如大學士 阿桂 ,職領綸扉,尚書 福隆安 ,扈從左右,不可遠去, 和珅 雖可,但往審之人,當避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