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家族來自滿洲沙濟的富察氏。關於滿洲的富察氏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
福康安的姓氏為富察,本來是指地名,後來成為姓氏,富察氏一族分布在當時的滿洲各地,其中福康安的祖先來自沙濟。
國初應該指清太祖努爾哈赤創業初期。牛彔(或牛錄)是滿語,指箭的意思,在漢語翻為「佐領」;早期女真人狩獵十人編一組,九人須各出一支箭給帶頭者,後來演變為努爾哈赤所創的集合軍事、農事和政治的八旗組織的最基本單位,規定三百人編為一個牛彔。王吉努管理的半個牛彔後來編屬鑲黃旗第三參領第十佐領,這個佐領長期由王吉努的後代管理。
另一本有家譜性質的《沙濟富察氏宗譜》,提到更早些的福康安祖先的記載:其族始於舒莫爾根、檀都兩兄弟,舒莫爾根一支人丁不興,而檀都傳到第四代時分為兩支,年幼的一支為王吉努,年長的一支為莽色都朱瑚帶領,[3]莾色都朱瑚的族女(一說為女兒)袞代(?-1620)後來改嫁努爾哈赤,並生下莽古爾泰(1587-1633)、德格類(1597-1635)、莽古濟(1590-1635)。
王吉努生有二子,長子萬濟哈及次子季爾塔巴,萬濟哈承襲其父王吉努接管鑲黃旗第十佐領,此二人也許一生未有重大功績,目前沒有看到相關記載。
萬濟哈長子哈什屯(1598-1663或1599-1664),[4]為富察氏第一個首位出身侍衛有戰功,後來位列大臣、受恩詔賜世職,可以說沙濟富察氏由他開始興盛,後來在睿親王多爾袞(1612-1650)攝政時受到牽連而降職,後被平反復職。
1. 崇德六年(1641)後金(滿洲還沒有建元時稱後金)大軍圍明朝錦州,明朝總督洪承疇(1593-1665)率兵十三萬救援,據守松山,其總兵曹變蛟(?-1642)乘夜突襲皇太極軍營,哈什屯「先眾扞禦」,手腕中槍,「裹創戰愈厲,卒以卻敵」,賜白金及蒙古人二戶。[6]
2.順治皇帝未親政前,由多爾袞攝政時,許多大臣阿附多爾袞,哈什屯是不願意攀附多爾袞的其中一位大臣,另一位內大臣冷僧機(?-1652)則阿附多爾袞,他在順治親政後為揄揚其功績而誣告昔日兩黃旗大臣謀立肅親王豪格(1609-1648),後來豪格死在獄中,其子富綬(?-1669)此時年糼,尚書鞏阿岱(?-1652)及都統何洛會(?-1651)等想要謀害富綬,哈什屯等人堅決阻止才逃過一劫。[7]
哈什屯在乾隆元年(1736)其孫大學士馬齊(1652-1739)疏陳哈什屯勞績入祀賢良祠,十三年(1748)冊諡孝賢皇后(1711-1748,乾隆第一任皇后)時推恩先世,追封哈什屯一等公。十四年(1749)曾孫大學士忠勇公傅恆(?-1770)經略金川有功,照勳臣額亦都(1562-1621)、佟國維(?-1719)之例,賜建宗祠,春秋致祭,以獎忠勳,其祭祀先祖從哈什屯開始。[9]
哈什屯長子米思翰(1632-1674),康熙三年(1664)承襲哈什屯一等男及雲騎尉,[10]康熙六年(1667)任內務府總管,康熙八年(1669)擢升戶部尚書。在康熙眼裡米思翰「守正不阿」,因為在康熙尚未親政前,輔政大臣要借「尚方器物」,被米思翰拒絕;康熙時的輔政大臣有四位:索尼(1601-1667)、蘇克薩哈(?-1667)、遏必隆(?-1673)、鰲拜(1610-1669)。
米思翰四十二歲去世,後來康熙曾回憶米思翰在裁撤三藩時,因朝中反對的聲浪很大,而米思翰是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少數大臣之一,非但如此,身為戶部尚書的米思翰建議即使不用綠營兵,以八旗兵征討仍可支應十年的軍需開銷,一切用官帑支付,若購自民間,務必以時價支給,後來的戰爭期間的軍用各項物資果能「以時撥運,奏悉稱旨」。[11]米思翰過世後清廷賜諡號「敏果」。
米思翰生有四子,皆在朝廷效命。長子馬思喀(?-1704)初任侍衛兼佐領,先後任鑲黃旗滿洲副都統、內務府總管、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曾隨康熙親征噶爾丹(1644-1697),及參贊撫遠大將軍費揚古(1645-1701)軍務,康熙四十三年(1704)去世,諡號襄貞。[12]
米思翰次子馬齊(1652-1739)在康熙八年(1669)由廕生授工部員外郎,先後任工部侍郎、山西布政使、山西巡撫、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歷相康雍乾三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捲入諸皇子爭位的政治風波,被康熙認為和佟國維(1643-1719)暗中喻眾立皇八子允禩(1681-1726),原擬立斬,族人皆革官職,弟馬武(?-1726)時任副都統也因此事獲罪,但康熙因任用年久,不忍加誅,隔年復起管理俄羅斯之事,乾隆四年(1739)卒,享年88歲,諡號文穆。[13]
三子馬武和長兄馬思喀出身同為侍衛兼管理佐領,一生未和兩位兄長一樣位居大臣,但雍正皇帝(1678-1735)在其病危前稱馬武:「事我皇考五十餘年,不離左右,恪恭謹慎,當盛暑嚴寒,無幾微惓怠之色,其生平胸懷坦白,性情和平,朕追皇考凡昔年侍從之人皆加恩眷,況馬武年齒最高,效力最久……。」[14]可見馬武雖未立大功,但五十餘年隨侍皇帝左右,可謂忠誠勤篤。
四子李榮保(1674-1723)襲其父米思翰世職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後由馬齊所襲),歷任察哈爾總管,後來因為其兄馬齊捲入諸皇子皇位之爭被革職,史書中李榮保一生未有卓越功名,但因其女為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賢皇后而推恩追封一等公。後來其子傅恒經略金川有功,哈什屯、米斯翰、李榮保三世奉旨建宗祠入祀。[15]
李榮保子女眾多,其中所生之子有幾人?在史書各有不同記載,[16]這裡重點放在介紹福康安的家世背景,不一一介紹福康安同輩和父輩成員的歷史;富察氏到傅恆及福康安兩代,家族的聲勢已到最高,從哈什屯開始到福康安下一代,富察氏與皇室王公聯姻情況普遍,[17]成員多在朝廷擔任要職,清代文集《南漘楛語》作者列出富察氏從康熙至乾隆朝共出四位大學士,比喻富察氏好比晉朝瑯琊王氏家族在當時的盛況,[18]富察氏一族確實在乾隆朝達到頂盛,福康安及其兄弟受寵程度幾乎當朝無人能及,其中福康安受恩封爵創下的紀錄,[19]可能清朝無人能出其右,福康安死後富察氏一族便走向衰退。
目前有敘述到福康安家世背景相關文章書籍,列在下面給讀書參考:
張明富,《康乾豪門福康安世家》,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關係揭祕〉,《漢學研究》,31卷1期,2013.3頁,123-160。
馬安怡〈清初的皇權與侍衛家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3。
[4] 其卒年有兩種記載;卒於康熙二年(1663)見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第2冊,卷五,〈大臣畫一傳檔正編二〉,頁334;《吉林通志(下)》(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卷九十八,〈人物志二十七國朝十二〉,頁1481;〔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第十二輯,卷四,頁224;卒於康熙三年(1664),見《八旗通志初集》,第25冊,〈卷一百四十五˙名臣列傳五〉,頁8832。
[5] 八旗前鋒營之下級軍官,初名噶布什賢壯達,順治十七年(1660)定漢名為前鋒校,見鄭天挺;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伍)》(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頁2667。前鋒營是漢蒙八旗最精銳部隊,前身為天聰年間的噶布賢超哈營,戰時充當先鋒,平時警蹕宿衛,其中上三旗前鋒參加紫禁城輪值,下五旗前鋒擔任紫禁城外圍輪值,另有一部分充當隨駕宿衛,見赫治清;王曉衛,《中國兵制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頁293。
[7] 王鍾翰點校,〈大臣畫一傳檔正編二〉,《清史列傳》,第2冊,卷五,頁334;〔清〕長順修,李桂林纂,李澍田點校,〈人物志二十四˙國朝九〉,《吉林通志(下)》,卷九十五,頁1426;〔清〕長順修,李桂林纂,李澍田點校,〈人物志十六˙國朝一〉,《吉林通志(下)》,卷八十七,頁1297;〔清〕李元度著,《國朝先正事略》,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刊》(臺北:文海出版社,1986),第十二輯,卷四,頁224。
[10] 乾隆元年前,只有公、侯、伯爵,再來是精奇尼哈番、阿思阿尼哈番等,乾隆時才將滿語「精奇尼哈番」、「拖沙拉哈番」,改成漢語子爵和雲騎尉,這裡因為引用的資料已是乾隆後的年代,所以用漢語的爵位名稱,其實康熙時伯爵之下的世職還是滿語名稱;關於滿漢王公及臣子的爵位世職可參考《欽定大清會典》。
[12] 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第22冊,卷一百四十,〈人物志二十˙大臣傳六〉,頁8921-8927、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第十二輯,卷四,頁226、227。
[16]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第5冊,卷二十,〈大臣畫一傳檔正編十七〉,頁1485、李恒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錄《清代傳紀叢刊》,139冊,卷二十九,頁269、鐵保總纂,《欽定八旗通志》,第23冊,卷一百四十四,〈人物志二十四˙大臣傳十〉,頁9317;另有記載為第九子,黃一農,〈史實與傳說的分際-福康安與乾隆關係揭祕〉,頁125;記載為第十一子,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第十二輯,卷十八,頁881。
[19] 福康安的「創典」一般人大概只知道異姓封王,清朝異姓封王在他之前只有武勳王揚古利,但揚古利為死後所封,福康安生前即照皇室之例授予貝子爵銜,死後追贈郡王,是宗室中第二等,其它創下的紀錄,在他文再來介紹。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