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學村我原本以為是一個村,來到這才知道是很多個學校的所在地,這些學校最早是陳嘉庚先生1913年回到廈門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的,現在是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上午從捷運出來經過了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學中學、延平故壘、鼇園、歸來園,鼇園內有陳嘉庚紀念館、集美解放紀念碑。
目前廈門有3條捷運線。建中的翔安國際機場預計今年做好,明天起用,未來3、4號線也會到翔安機場,翔安國際機場大部分是填海造陸做的,建好後離金門只有1.5公里,預計金門也能共用這個機場。在這張圖可以看到未來還會有5、6線。
這個大社平面圖及文字解說在快到鼇園的位置
集美原來叫"盡尾",即指大陸盡處,又名潯尾,指潯江之尾,後來大社陳文瑞進士及第後,以這2個名字不雅,於是改名集美。
可能下雨從捷運出來冷冷清清,也分不清東南西北,觀察大多數走的方向就對了。
糊裡糊塗就走對了,這2張是龍舟池,照片我很喜歡,因為天氣略陰帶著小雨,這種龍舟池-天空略陰的灰與池水綠灰,上下交映有一種美,讓我想起宋徽宗命汝州工匠燒出天青色的瓷器。
這在鰲園路靠廈門大橋這邊,看樣子是比較早的集美學村地圖,左上角開始脫落
集美華僑補校,應該是以前留下來的,現在這一塊連同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是上面那張地圖中南僑樓群的區塊
鰲園路往北邊集美中學、南薰樓、鰲園、陳嘉庚紀念館方向,右邊是龍舟池,左邊是南僑樓群、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華僑補校
龍舟池中間還有涼亭
順著鰲園路左邊是集美中學
集美中學及陳嘉庚介紹-集美中學牆上
門口左邊這石頭的字是郭若沬題的
集美中學的校樓,一種中式加西式的風格
同安版六尺巷故事,講述廈門同安南門外岳口潭仔尾村葉姓和溪邊村吳氏禮讓鄉里的故事,放在校牆教育學生
學校門口對面有個小湖,也有一個地圖。整個樂海園到鰲園路、銀江路這塊,有集美大學、集美第二小學,但沒標上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可能也是舊的地圖
接著走左邊是歸來園,歸來園外的地圖就比較新
歸來園的歸來指陳嘉庚遠歸而來之意
裡面有一銅像是雕塑家潘鶴教授創作
這是歸來園正門,因為時間不夠,沒能進去參觀
在集美學村、廈門大學看到許多紀念陳嘉庚生平、貢獻的像、碑等等,內心覺得前人種樹,後人才有樹能乘涼;當後人乘涼仍感恩前人種樹辛勞,那麼,這麼民族一定會強盛;反觀現在中華民國的臺灣,後人砍樹都來不及,那還管誰種了樹,種樹有多辛勞。
集美香蕉灣、海灣溜達樂園,裡面看起來沒開放很冷清,往直直往前走是南薰樓、延平故壘
剛在很遠就拍到高高的南薰樓,曾是福建最高的樓,1959年建成,這時候是大躍進如火如荼展開之際,曾經看一本中國記者寫的"墓碑",田調很多地方和對許多人做口述歷史,大躍進當時餓死千萬人,很多地方有人吃人的情況,這書還把具體人餓了很久、人吃了人有什麼狀態、人肉那裡最好吃都寫出來
南薰樓再往前走一點是延平故壘,又稱集美寨、國姓寨、潯尾寨,建於康熙十八年(1679),現在南寨門,南薰樓在集美中學內,看這個碑上介紹,延平故壘好像和校牆連在一起的,牆後是延平樓,都在集美中學內的樣子
碑後面是集美中學,這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延平故壘
再往下走就到鰲園了
進去不用收費,出入口還有好幾個,鰲園(陳嘉庚墓)、集美解放紀念碑(在鰲園內)、陳嘉庚紀念館都在裡面
進去沒多久右邊就是鰲園
這入口進去是一個走廊,兩邊是陳嘉庚先生生平的照片和報導
這張是陳嘉庚與李宗仁在1940的合影
碑座有一篇1952年李濟深為集美解放紀念碑的題詞,其中有稱蔣介石為"蔣逆"
這裡風水很好,三面是海,海灘綿延數公里
向左看到廈門大橋,向右是集美大橋,對面是廈門島,這應該就是鰲園二十景之一的鰲園春暉,現在是春天但沒有陽光-.-
鰲園出來繼續走,5-10分鐘是陳嘉庚紀念館,前面廣場很寛敝
陳嘉庚紀念館正門
陳嘉庚紀念館正對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看樣子正門到紀念碑是一條中軸線
紀念館參觀免費,入口有陳嘉庚像
陳嘉庚 20-27歲概述
民國17年陳嘉庚與胡漢民、伍朝樞、孫科在新加坡合照
照片中間是孫中山,他的右邊應該是陳嘉庚
時間接近中午,後面很多都沒時間好好地逛
回程走海灘那邊回去捷運
這片海灘很多人下去玩,也很多人在抓東西,有2個歐幾桑滿載而歸
龍舟池內還是有龍舟的
集美中學的池中倒影
這張有像攝影作品,呵呵
回程走龍舟池另一邊拍南僑群樓
快到地鐵時,人潮開始多了,都是學生,好像有活動
地鐵入口很多人在賣花
廈門處處是薑母鴨和海蠣煎,還有這個好像叫烤腸也是到處都有賣,買了一支口感軟軟綿綿,和香腸相比,香腸比較有嚼勁,但大陸人很喜歡吃這個
這個水果也是到處有賣,忘了叫什麼名字,裡面像是鳳梨
留言
張貼留言